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市之窗 / 服务发展

威力工具: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9日 01:10 信息来源:威海市统战部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打开小小一个工具箱,内部盛放的数显扭矩扳手自带WiFi,不但可无线实时传输扭矩数据,还可随时更换扳手头部,由此构成的智能组套工具可广泛应用于高铁、动车、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超高规格作业现场。
  在高铁巨无霸——中车集团的生产线上,由文登威力工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智能组套工具正在进行检测论证。
  眼下,延续已久的五金行业“寒冬”仍未看到尽头,然而,极具敏锐洞察力的威力工具却以不退反进、强强联合之力,在不断洗牌中牢牢稳居行业大佬位置,2016年山东省内品牌销售同比增长30%,这在全国五金行业销售额与成交额大幅下降3成的“寒冬”里显得尤为抢眼。
  成此大势,必然匠心独具。作为中国最大的五金工具制造和经营企业、全球最大的活扳手制造企业,威力工具正在以超越自我的强者之心,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叫响民族品牌   让“迈泊”纵横全球市场
  锻造、机加工、粗装、热处理、抛光、电镀、精装配、包装,在经过这八个大环节、120多道工序后,一把活扳手才能从粗糙的原钢变为精致的合格品走出工厂,这期间需要经过一百多位工人师傅的手,周转40天才能完成。
  轻轻摩挲这把活扳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20年前低价在地摊出售,到如今以每把高达几十美金的高价陈列在世界各国高档专业工具店内;从多年前手柄末端小小的“CW”,到如今苍劲有力的民族品牌MAXPOWER,这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在老外的眼中,文登威力就等于扳手。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我们是高档产品,在国际市场必须打上‘中国制造’,只有突出中国文登制造,双方才能正式合作。在同美国某知名公司合作的时候,通过多次交涉,他们最终不得不同意在手柄的末端印上‘CW’。C代表中国,W代表文登。”省人大代表、威力工具集团董事长于性江回忆说。
  借助国外知名公司的优势,威力工具外求发展、苦练内功,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活扳手、国内最大的管钳生产企业。然而,彼时的威力工具却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奇特现象:80%的产品以贴牌方式出口欧盟、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有部分产品被高价返销国内市场;在国内,手工具低端市场充斥着低质廉价的小作坊产品,高端市场则被国外品牌牢牢盘踞。
  面对这样的局面,于性江不甘心,他给企业发展定下一个目标: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生产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扳手。
  2009年8月,威力工具成功注册“MAXPOWER―迈泊工具”自主品牌。同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上,“MAXPOWER―迈泊工具”的手工具系列产品因其漂亮的造型、过硬的品质、丰富的种类引起客商们的青睐,国内10多家大客商当即与企业签订了代理协议,自主品牌发展之路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回首过往,威力人这样总结:产品质量是企业品牌制胜的法宝,只有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才能打牢品牌根基。
  在威力工具产品展厅,这一思路得以最直接印证。在这里,共有8个大系列4000多种规格的产品,由威力自主研发的品牌专利产品多达1000多种,承载着56项国家专利,专利产品已占到公司生产总量的30%以上,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真正实现了用产品质量性能牢牢掌握手动工具市场的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难怪客商们一走进产品展厅,都会被其“手工具王国”场面所震撼。
  “做品牌和做人、做事一样,控制过程比控制结果更重要。”于性江说,“最挑剔的客户,就是最好的客户,才能推动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威力品牌才能深入人心。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叫响民族品牌,让民族品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就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
  机器换工演绎“72变”  让装备释放“乘数效应”
  市场如云,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威力提出的“机器换工”,和这个时代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始终保持同一个频率。
  “过去需要人工在引线框架上挨个挂镀线,现在这些活儿全交给机器了。”在威力工具电镀车间,负责人侯洪杰带领记者围着环形电镀自动流水线走了一圈,只见偌大的生产线上只有一人在终端查看数据。侯洪杰笑着说,“以前挂镀线可是卖力气的活儿,换上自动设备后,一条生产线能减少6个操作工人,整体效益能提高40%。”
  像这种机器代替人力的应用仅仅是发展智能装备的一小部分。高效便捷、质量有保障,这是智能机器、智能化生产线带给企业生产最直接的效益,同时,也为威力工具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威力工具,创新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为让产品质量掌握市场话语权、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威力工具以年均投入2000万元的速度提升设备智能化和生产自动化水平,先后购置了Z4—366冷镦压力机、万能铣床等先进检测设备及大型生产设备,建立了模具数控机床加工车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产品从材料到工艺,从性能到外观产生了质的飞跃。
  为尽可能弱化人的因素,目前,威力工具正与国内多家机器人自动化公司积极洽谈,与客户共同改造开发智能化自动生产线,加速推进“机器换人”,共同搭建智能制造平台,实现硬件智慧化。
  在加速向前的同时,威力工具没有“忘本”。作为五金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威力工具年产各种手工具、风机和除尘设备4000万支(台),每年所需纸箱、吊卡、胶柄等包装材料高达3000多万元。为集中优势力量研发高端产品,威力工具将技术含量较低的三扳产品、各类包装材料通过外包、代加工等形式带动本地200多家小企业发展壮大,使企业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晰、管理更加规范,既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又能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在机器换人时代,复杂的生产设备变得直观透明,动态的生产过程变得清晰可控,生产管理能够有的放矢,威力工具的智能管控不仅提供了直观化的生产现场全景,更大大提高了生产指挥能力。
  人才和岗位“天仙配”  探索智慧工厂管理新模式
  自7月份到岗以来,在威力工具六大厂区实习的管理培训生们每周都会上交实习报告,并通过高层带教、定向轮岗、成长任务等一系列培训,在短期内脱离新人的生涩,半年内就能成手,拥有相当的实战能力,在最后进行的双向定岗时非常“抢手”。
  “对新人进行个性化培养,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让人才和岗位自由‘天仙配’,对企业和新进员工而言都是双赢。”在文登威力迈泊工具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滕卫兵看来,人才管理是激发内在发展潜力,打造精益生产的新引擎。
  在业内,精益生产被誉为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产方式,涉及企业的经营理念、生产组织、物流配送等全过程。去年起,威力工具在全公司广泛推行精益生产理念,以讲求实效为原则,采取了小步慢走、由点到面、集中培训的推广方法,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逐步开阔职工眼界,实现精益生产本地化移植。
  大力钳是威力工具众多产品线中的一款拳头产品,订单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为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威力工具将精益生产理念引入企业管理,对大力钳厂生产车间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对装配包装线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搬迁,并通过现场TPM改善、6S改善管理、QCDS数据管理、机加线的布局设计、快速换模等措施,使生产布局更加合理,产品质量追溯有迹可循。
  1-10月份,整改后的大力钳厂销售收入达到6900多万元,人员总数比去年同期下降5%,效益增长10%。
  与此同时,威力工具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以产学研项目为载体,全面加大技术联合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并充分重视管理组织架构设计,真正发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作用。其中,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从产品订单到半成品周转、出入库管理全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每年为公司间接创造效益2000多万元。
  千锤百炼守正出奇  荣光之下的“文登范儿”
  在威力工具,新产品研发是每日常态。“园艺师的必选工具”“锋芒毕露,秒杀国外刀具”……点开威力工具职工的朋友圈,威力人每月都会为定时发布的两款新品想广告语,让威力品牌沁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品牌如人,人如品牌。千锤百炼之下,每一个威力人都与企业渐渐融合,有了“合二为一”的性格,那就是“守正出奇”。
  “守正出奇”最早源自《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何为正?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文化自信。在威力人看来,企业文化有时是一种信仰,企业员工以给消费者带来舒适的享受,同时还保持着人和地球之间环境的协调为使命。有了这样的信仰和文化,就会激励企业源源不断地创造更多的技术,能够更多地推动威力往前发展。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员工岗位成才。抛光车间的外来员工黄海领由于工作积极肯干,很快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提拔为车间管理人员。在威力工具,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成长为公司的高管不是远大梦想,而是顺其自然。
  何为奇?在战略上,做这个时代人们需求的挖掘机,在战术上,敢于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去创新。“当你有了层出不穷的技术变革,你就会永远拥有这个市场。”威力人深谙此道。
  威力工具的品牌价值远不是几组数据所能表述,她赋予了文登制造新的内涵,更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中国品牌雄起的姿态。
  未来的威力工具,扎根在中国市场,在全球蔓延生长,向世界展示“文登范儿”的无限风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